两年前的英国“减税恐慌”,这一次会在美债上演吗?

admin| 2024-11-01
12

  来源:华尔街见闻

  分析认为,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没有将1.83万亿美元的赤字作为优先事项,而无论哪一方入主白宫,美国财政赤字都可能会继续增长。这不免让人联想到2022年英国政府债券危机引发的市场动荡。

  英国债券市场再次引发市场担忧。由于市场对英国政府计划增加借款的产生担忧,周四,英国国债收益率大幅攀升。

  这一情形不免让人联想到2022年英国政府债券危机引发的市场动荡。当时,时任首相利兹·特拉斯(Liz Truss)推行了一系列非常规的经济政策。在通货膨胀高企的情况下,她提出大幅减税并增加政府借款,导致英国国债、英镑价格暴跌。

  来源:华尔街见闻

  分析认为,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没有将1.83万亿美元的赤字作为优先事项,而无论哪一方入主白宫,美国财政赤字都可能会继续增长。这不免让人联想到2022年英国政府债券危机引发的市场动荡。

  英国债券市场再次引发市场担忧。由于市场对英国政府计划增加借款的产生担忧,周四,英国国债收益率大幅攀升。

  这一情形不免让人联想到2022年英国政府债券危机引发的市场动荡。当时,时任首相利兹·特拉斯(Liz Truss)推行了一系列非常规的经济政策。在通货膨胀高企的情况下,她提出大幅减税并增加政府借款,导致英国国债、英镑价格暴跌。

  市场普遍担心,目前英国和美国的税收支出政策,可能会迫使投资者重新评估持有政府债务的风险。

  周四,10年期英国国债收益率一度触及2024年盘中高点,接近4.6%。截止发稿,该数据回落至5.548%。

两年前的英国“减税恐慌”,这一次会在美债上演吗?

两年前的英国“减税恐慌”,这一次会在美债上演吗?

  市场担心,美国财政赤字将继续增长

  距离美国大选还有4天,市场担心,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没有将1.83万亿美元的国家赤字作为优先事项,而且无论哈里斯还是特朗普入主白宫,美国财政赤字都可能会继续增长。

  尽管有迹象表明特朗普政府愿意削减政府开支,但市场参与者尤其担心,共和党可能在选举中大获全胜,从而同时控制白宫和国会。

  早在今年3月,无党派的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主任Phillip Swagel在接受英国《金融时报》采访时就警告称,如果美国领导人忽视日益加重的财政负担,美国将面临利兹·特拉斯式的市场冲击。

  特拉斯的经济政策基于“涓滴经济学”,主张对企业和富人减税以鼓励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,希望逐步扩大受益人群至普通民众。然而,英国当时正面临严重的通胀问题,特拉斯的刺激性财政政策加剧了市场动荡。

  政策发布当天,十年期英债利率单日上升34个基点,英镑兑美元贬值3.2%。随后一个交易日,英镑兑美元一度跌至1.0224,创1985年以来新低。

  最终,在民怨四起下,特拉斯选择辞职,成为英国历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。

  一旦选举结果明朗,美国债券市场或将动荡

  周三,英国财政大臣Rachel Reeves提出了一项计划,其中包括400亿英镑的增税,以修补国家财政并投资于公共服务。英国政府透露,本财年英国国债发行量将增加192亿英镑(248亿美元),至2969亿英镑(3829亿美元),未来几年的增长幅度将超过分析师的预期。

  管理着超过50亿美元资产的Aptus Capital Advisors的投资组合经理John Luke Tyner表示:

“英国的财政状况比美国糟糕得多,这是肯定的。如果你看看英国经济,你会发现它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衰落,远不及曾经的强大。

英国正在加大财政支持,但没有强劲的经济增长或税收来支持它,从财政角度来看,这是一个滑坡。我们(美国)在很多方面都落后他们20、30、40 年——但我们正朝着他们的方向发展。”

  Tyner认为,一旦选举结果明朗,美国债券市场就有可能抛售,这将进一步推高长期利率。他表示,随着时间的推移,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上升到接近6%,但这种情况会以多快的速度发生,将取决于新政府的政策实施多长时间。

  “减税恐慌”会在美债上演吗?

  安联投资管理公司驻明尼苏达州的投资组合管理副总裁Charlie Ripley表示:

“美国大选在即,财政支出似乎并不是两党最关心的问题。在国会竞选的最终结果之前,我们将看到长期美国国债的期限溢价上升。”

  关于美国国债市场是否会出现英国式的债券市场冲击,Ripley表示“目前很难说。”

“总体而言,赤字支出尚未引起投资者的注意,期限溢价也没有显著增加。

我并不担心冲击,因为事情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发展。我们需要了解国会的组成以及将实施哪些税收政策,目前我们对此还没有太多的了解。人们正在忽略两党的言论,并为不确定性做好准备。”

 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

 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